我这是子宫腺肌症吗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好发于30-50岁经产妇,主要症状有月经失调、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月经量大、贫血等。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子宫手术、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高雌激素血症、生殖道梗阻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1.什么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保持周期性增生、剥脱、出血等功能性改变,导致周围肌层细胞代偿性肥大、增生。
2.子宫腺肌症的病因是什么?
目前子宫腺肌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子宫手术:如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碎片和间质进入子宫肌层。
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多次刮宫、分娩时子宫颈裂伤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使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
高雌激素血症:长期雌激素刺激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过度生长,进而侵入子宫肌层。
生殖道梗阻:先天性或后天性生殖道梗阻,使经血不能完全排出,导致子宫内膜异位。
3.子宫腺肌症有哪些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
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痛经:痛经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性交痛:性交时出现疼痛。
慢性盆腔痛:下腹坠胀、疼痛,可在经期加重。
月经量大:可导致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
4.如何诊断子宫腺肌症?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质地硬、有压痛。
超声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形态、肌层回声等,有助于诊断。
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
宫腔镜检查:可直视下观察宫腔及子宫黏膜情况,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5.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或不宜手术者。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孕激素、GnRH-a等。
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者;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者。
介入治疗: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方法,减少子宫动脉血流,从而缓解症状。
6.子宫腺肌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措施,但以下措施可能有助于减少子宫腺肌症的发生风险:
避免多次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刮宫等。
及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止子宫内膜异位至子宫肌层。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
合理饮食:避免高雌激素食物的摄入。
7.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孕妇:孕期子宫腺肌症可能加重,导致流产、早产等并发症。孕妇应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胎儿情况。
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可能使子宫腺肌症的症状减轻,但也可能在断奶后加重。哺乳期结束后,应及时就医。
绝经后妇女:绝经后子宫腺肌症的症状通常会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绝经后出血,应警惕恶变的可能。
总之,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也应注意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