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穿刺活检等。
1、临床症状评估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典型表现为持续性恶心、呕吐、上腹痛及进行性黄疸,常无瘙痒。病情进展可引发低血糖、凝血功能障碍、肝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需结合孕周及症状严重程度综合判断。
2、实验室检查
转氨酶轻度升高、碱性磷酸酶及胆红素显著升高,出现“胆酶分离”现象;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血小板减少;低血糖及高血氨血症是重要指标。肾功能异常如血肌酐升高也需关注。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可见肝脏弥漫性回声增强,CT显示肝脏密度降低,提示脂肪变性。但早期患者影像学改变可能不明显,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4、肝穿刺活检
肝组织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肝细胞小泡样脂肪变性,炎症及坏死不明显。此为确诊金标准,但因有创性操作风险,临床较少使用。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孕妇出现相关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完善检查,遵医嘱终止妊娠并接受支持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危及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