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浅表形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一样吗
非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区别在于胃黏膜是否发生萎缩性改变,此外,两者的病因、症状、检查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1.定义
非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
2.病因
非浅表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自身免疫、年龄等因素有关。
3.症状
非浅表性胃炎: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上腹部隐痛、胀满、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症状。当胃黏膜萎缩累及腺体颈部时,胃酸分泌减少,可导致贫血、腹泻等症状;胃黏膜血管透见,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
4.检查
非浅表性胃炎: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确诊。
慢性萎缩性胃炎:除了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外,还需要检测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等指标,以评估胃黏膜萎缩的程度和范围。
5.治疗
非浅表性胃炎:一般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停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同时,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等缓解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助消化药等缓解症状。对于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监测病情进展。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非浅表性胃炎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