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红斑狼疮的症状有哪些呢
盘状红斑狼疮是一种好发于头面部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症状主要有皮肤和(或)黏膜损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治疗时需注意避免紫外线照射、感染及使用加重病情的药物,并定期复查。
1.皮肤症状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斑,边界清楚,中心萎缩,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上覆鳞屑,有时可出现皮肤萎缩、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
盘状红斑狼疮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头面部,特别是鼻梁和双侧颧部,也可累及口唇、头皮、耳廓、手背、足背等部位。
盘状红斑狼疮通常无自觉症状,偶尔可有轻度瘙痒或烧灼感。
2.黏膜症状
口腔黏膜损害为盘状红斑狼疮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边界清楚,中心微凹,上覆鳞屑,可伴有黏膜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
食管损害可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阴道黏膜损害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疼痛等症状。
3.系统性症状
部分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关节痛、乏力、体重下降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多个系统和脏器,如肾脏、心脏、肺脏、血液系统等,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盘状红斑狼疮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用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软膏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减轻皮肤炎症。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可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皮肤炎症。
2.口服药物治疗
抗疟药:如羟氯喹,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可用于治疗盘状红斑狼疮。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需要注意的是,盘状红斑狼疮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应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日晒、感染等诱因。
对于盘状红斑狼疮患者,以下是一些温馨提示:
1.避免紫外线照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对紫外线敏感,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外出时应使用防晒霜、遮阳伞等。
2.避免感染: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3.避免使用可能加重病情的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肼屈嗪等,可加重盘状红斑狼疮的病情。
4.定期复查: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