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分期及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是什么
压疮是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受到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损伤,常见于长期卧床、坐轮椅或身体局部长期受压的人群。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期,不同分期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如下:
1.淤血红润期:
临床表现:受压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有的无肿热反应。
护理措施:
避免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潮湿等刺激。
给予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2.炎性浸润期:
临床表现:受压部位红肿向外浸润、变硬,形成紫红色硬节,皮肤有水泡形成,此时极易破溃,显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
护理措施:
保护皮肤,避免水泡破裂,促进水泡吸收。
小水泡可采用无菌包扎,让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对未破的水泡应减少摩擦,预防感染。
3.浅度溃疡期:
临床表现:水泡继续扩大,表皮脱落,形成浅层溃疡,有黄色渗出液覆盖。
护理措施:
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创面清洁。
用磺胺嘧啶银等抗菌药膏或烧伤药膏涂于创面,促进愈合。
如有感染,可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
4.坏死溃疡期:
临床表现: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严重者,可向深部和周围组织扩展,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
护理措施: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
控制感染,可采用湿敷、紫外线照射等方法。
注意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
对于压疮患者,除了采取以上护理措施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受压。
2.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总之,压疮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治疗方法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压疮的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