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怎么回事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指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以下是关于颅内动脉瘤的一些重要信息:
1.病因: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高血压、血管损伤、遗传因素等。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这也是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原因之一。
2.症状:
颅内动脉瘤通常在破裂出血时才会出现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面部麻木、无力、失语、偏盲等。
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通常没有症状,但需要密切监测,因为它们可能随时破裂出血。
3.诊断:
头颅CT扫描是初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方法,可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可以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
其他检查方法如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造影(CTA)等也可用于辅助诊断。
4.治疗:
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手术夹闭是通过开颅手术将动脉瘤夹闭,防止血液进入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内导管将弹簧圈或支架置入动脉瘤内,闭塞动脉瘤。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动脉瘤位置深在、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等,也可选择保守治疗。
5.预防: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颅内动脉瘤的发生。
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可能增加颅内压的因素。
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如MRA、CTA等,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动脉瘤。
6.注意事项:
对于已经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
患者应避免从事高风险的活动,如剧烈运动、高空作业等,以防动脉瘤破裂出血。
患者和家属应了解颅内动脉瘤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总之,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预防和保健,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