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疼痛性、结节性血管炎综合征,累及真皮血管和脂膜组织,秋、冬季好发,多见于小腿伸侧,临床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疼痛性炎性结节,青年女性多见,病程有局限性,易于复发。结节性红斑不会传染。
1.病因:
感染:某些感染,如链球菌、结核菌、麻风杆菌、真菌等。
药物: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溴剂、碘剂、避孕药等。
2.症状:
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疼痛性、红色或紫红色的皮下结节,可自行消退,但可反复发生。
好发于小腿伸侧,其次为大腿、上肢及臀部。
结节可在数天至数周内逐渐扩大,直径可达2~10cm,甚至更大。
结节表面皮肤可红肿,自觉疼痛及压痛,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3.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常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自身抗体等。
必要时可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4.治疗: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感染、停用可疑药物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
5.预后:
大多数结节性红斑患者预后良好,可自行消退。
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复发,尤其是有基础疾病者。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结节性红斑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