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是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其早期症状包含乏力、食欲减低、皮肤苍白、发热、易感染、出血等。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后需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实施针对性治疗。
一、乏力:血液病引发贫血,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器官的耐受能力也随之下降,进而出现乏力的状况。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都容易感到全身无力。
二、食欲减低:血液病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使其功能或结构发生改变,比如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腺体萎缩,从而导致消化功能减退,引起食欲减低。像恶性血液病患者,可能就会有食欲不振的表现。
三、皮肤苍白:血液病造成贫血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会促使有效血容量重新分布,为保障如脑、心、肝、肺等重要器官供血,对皮肤等次要脏器的供血相应减少,从而导致皮肤苍白现象的出现。许多贫血性血液病患者的皮肤往往看起来较为苍白。
四、发热:血液病早期可能出现低热,也可能高热到39-40℃或以上,同时伴有畏寒、出汗等症状,这大多是由于感染而引起发热。例如淋巴瘤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发热。
五、易感染:患有血液病后,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可发生在各个部位,以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最为常见,还可能发生溃疡或坏死,肺部感染、肛周炎、肛周脓肿也较为常见,严重时还会有血流感染。像白血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就非常容易发生感染。
六、出血:血液病导致的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常见的有皮肤出血、鼻出血、瘀斑、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如果是眼底出血,还会导致视力障碍。血友病患者就经常会有出血倾向。
总之,血液病的症状多样,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要高度重视,尽快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