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慢性肝炎到底什么意思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肝脏长期受炎症损害,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脏结构改变的疾病,其病因多样,症状不明显,诊断需结合多项检查,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保肝等,预防要避免感染乙肝和丙肝病毒,患者需长期治疗并注意生活方式。
1.定义和症状: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炎症的持续存在和活动。
症状可能包括疲劳、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上腹不适、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等。
2.病因: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
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
酒精滥用:长期过量饮酒可以导致肝脏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肝脏炎症。
其他因素:如遗传代谢性疾病、脂肪肝等也可能引起慢性活动性肝炎。
3.诊断: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
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等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4.治疗:
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目标是减轻炎症、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
治疗方法包括:
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和丙肝感染引起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抗病毒药物是主要的治疗选择。
免疫抑制剂: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保肝药物:可以帮助减轻肝脏炎症和损伤。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
5.预防:
预防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关键是避免感染乙肝和丙肝病毒。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感染:
接种乙肝疫苗: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属、医务人员等,接种乙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避免共用注射器: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传播的物品。
注意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性传播乙肝和丙肝的风险。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避免长期大量饮酒等。
6.注意事项:
慢性活动性肝炎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
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免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总之,慢性活动性肝炎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预防。如果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