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可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主要有两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注射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
OPV是一种活疫苗,通过口服接种,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预防脊髓灰质炎。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价格相对较低,并且可以在人群中形成广泛的免疫屏障。然而,OPV有发生疫苗相关麻痹病例(VAPP)的风险,虽然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但仍需要引起重视。
IPV是一种灭活疫苗,通过注射接种,安全性较高,不会导致疫苗相关麻痹病例。它的缺点是价格较贵,需要多次注射。
在中国,自2016年5月1日起,实施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即2月龄时接种1剂IPV,3月、4月及4岁各口服1剂OPV。这一调整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脊髓灰质炎防控效果,减少疫苗相关麻痹病例的发生。
无论是选择OPV还是IPV,都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同时,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接种前,应如实告知医生孩子的健康状况,以便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接种。
接种后,应在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无异常后再离开。
接种后24小时内,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用手搔抓接种部位。
接种后1~2天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会自行缓解。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热、抽搐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可导致肢体残疾甚至死亡。接种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家长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保护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