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结核可导致腰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还可能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下肢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症状。儿童和老年人腰椎结核症状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
腰椎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可导致腰椎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以下是腰椎结核腰部症状的具体分析:
1.疼痛:
初期:通常为轻微的钝痛或酸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后期:疼痛可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夜间更为明显。
牵涉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甚至小腿外侧。
2.肿胀:
腰部:局部可有肿胀,皮肤微红。
寒性脓肿:若病情进展,可形成寒性脓肿,脓肿较大时可在腰部触及肿块。
3.活动受限:
脊柱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肌肉痉挛,脊柱活动度减小,严重时甚至无法弯腰。
下肢活动受限:疼痛和神经受压可导致下肢无力、麻木,行走困难。
4.其他症状:
全身症状:可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中毒症状。
神经症状:若结核病灶压迫神经,可出现下肢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腰椎结核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对于有腰痛、低热、盗汗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CT、MRI等,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此外,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腰椎结核的症状可能不明显,更容易漏诊或误诊。因此,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的腰痛,应高度怀疑腰椎结核的可能,及时就医。同时,肺结核患者若出现腰痛,也应警惕腰椎结核的发生。
总之,腰椎结核的腰部症状较为复杂,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腰椎结核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