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脾脏、遗传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出血,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血小板减少,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和骨髓检查,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儿童ITP多为自限性,成人ITP的治疗反应相对较差,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
ITP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因素、脾脏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感染可触发人体产生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被过度破坏;免疫因素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患者体内会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表面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清除;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ITP患者的脾脏对血小板的滞留作用增强,使血小板破坏增加;遗传因素也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
ITP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阴道出血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血小板减少。
诊断ITP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和骨髓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等有助于诊断。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ITP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外伤等。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对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有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脾切除术。
儿童ITP多为自限性,大多数患儿血小板计数可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治疗主要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出血的风险而定。一般血小板计数大于30×10^9/L且无明显出血倾向者,可暂不治疗,密切观察血小板变化。血小板计数小于30×10^9/L或有出血倾向者,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对于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且有明显出血倾向或重要脏器出血者,可输注血小板或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
成人ITP的治疗与儿童相似,但治疗反应相对较差,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ITP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和随访。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感染、劳累等诱发因素,如有出血倾向应及时就医。同时,患者和家属应了解ITP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