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出现的原因可能包括胎儿线粒体脂肪酸代谢异常、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营养不良、孕期并发症及药物等因素等。
1、胎儿线粒体脂肪酸代谢异常
胎儿线粒体脂肪酸氧化过程中的酶缺陷,如LCHAD缺乏,会使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障碍。当胎儿缺乏相关酶时,大量中长链脂肪酸不能氧化,胎儿-胎盘单位氧化脂肪酸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长链酰基CoA酯会聚集、堆积在母体循环内,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引起肝细胞损伤及脂肪变性,进而导致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2、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间,孕妇体内孕激素、雌激素、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水平会显著升高。这些激素的变化可能影响脂肪酸的代谢,导致脂肪酸代谢出现异常,使其更容易在肝脏内蓄积,从而引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3、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增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风险。如果孕妇家族中有成员曾经患过这种疾病,或者孕妇及其胎儿存在遗传性β-氧化酶缺乏,或伴G1528C基因突变等,孕妇可能更容易患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4、营养不良
不良的营养状态,如饮食中缺乏蛋氨酸等营养物质,会导致肝脏无法将甘油三酯形成脂蛋白而转送出去,造成肝内脂肪增多。此外,肥胖或饮食习惯不良也可能增加患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风险。
5、孕期并发症及药物等因素
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胎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以及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病毒感染、中毒等因素,可能对线粒体脂肪酸氧化产生损害作用,从而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若孕妇在妊娠晚期出现乏力、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