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恶性嗜铬细胞瘤
恶性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嗜铬组织的肿瘤,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导致血压异常升高及代谢紊乱等,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儿茶酚胺测定、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等,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恶性嗜铬细胞瘤多为单侧单发,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质硬,常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面呈灰白或棕黄色,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与儿茶酚胺的分泌量及其作用有关。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其作用包括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加快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代谢率等。
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表现为头痛、心悸、多汗、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高血压脑病、脑出血等并发症。此外,恶性嗜铬细胞瘤还可分泌其他激素,如多巴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引起相应的症状。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儿茶酚胺测定、影像学检查等。血儿茶酚胺测定是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重要方法,可检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帮助定位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等。手术治疗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可彻底切除肿瘤。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常用的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放射性核素治疗适用于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分化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对于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以免诱发高血压危象。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定期复查血压、心电图、血儿茶酚胺等指标,以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
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总之,恶性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其危害较大。一旦确诊,应及时就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