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肿瘤情况
甲状腺肿瘤是头颈部常见肿瘤,女性多于男性,以20至40岁青壮年多见,病因包括碘缺乏、致甲状腺肿物质、遗传因素等,可导致甲状腺内肿块、腺体活动度小等症状,检查方法有血清甲状腺球蛋白、降钙素、B超、核素扫描等,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射性碘、TSH抑制、靶向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避免过度暴露于电离辐射、保持碘摄入适量、积极治疗甲状腺疾病、定期体检等。
1.病因:
碘缺乏: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反馈性地刺激垂体分泌TSH增多,甲状腺滤泡增生肥大,引起甲状腺肿。
致甲状腺肿物质:某些食物、药物、化学物质等可导致甲状腺肿。
遗传因素:某些甲状腺肿瘤具有家族遗传性。
其他:放射线、TSH过度刺激、性激素的影响等也可能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有关。
2.症状:
甲状腺内发现肿块,质地硬而固定、表面不平是各型癌的共同表现。
腺体在吞咽时上下移动性小。
未分化癌可在短期内出现上述症状,除肿块增长明显外,还伴有侵犯周围组织的特性。
晚期可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吞咽困难和交感神经受压引起Horner综合征及侵犯颈丛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和局部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等表现。
3.检查: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后复发的监测及转移灶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降钙素: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术后复发的监测。
甲状腺B超:可了解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及结节的位置、大小、数量等。
甲状腺核素扫描:可了解甲状腺的功能及结节的功能。
颈部及胸部CT、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明确结节的性质。
4.治疗:
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大小、侵犯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有残留或复发的患者。
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适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
靶向治疗:对于某些甲状腺癌基因突变的患者,可采用靶向治疗药物。
5.预防:
避免过度暴露于电离辐射。
保持碘摄入适量。
积极治疗甲状腺疾病。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甲状腺肿瘤。
总之,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方法多样,治疗效果较好。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预防甲状腺肿瘤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