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门螺杆菌症状通常包括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反酸嗳气、口臭、胃肠道出血等。
1、上腹部疼痛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酸直接接触胃壁,引发炎症。患者常感到上腹部出现隐痛、胀痛或烧灼感,疼痛时间与程度无规律,可能在空腹或餐后加重,影响日常生活与休息。
2、消化不良
感染会导致胃排空延迟及消化功能减弱,患者进食后易出现饱胀感,即便少量进食也觉胃部胀满不适,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长期可致营养吸收不良,身体消瘦。
3、反酸嗳气
幽门螺杆菌引发胃窦炎症,影响幽门括约肌功能,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产生烧心、反酸症状。同时,胃部气体增多,患者频繁嗳气,长期反酸可能引发食管炎、食管溃疡等并发症。
4、口臭
幽门螺杆菌可在口腔内生存繁殖,分解食物残渣中的蛋白质,产生硫化氢等难闻代谢产物,导致口腔异味明显,且常规口腔清洁难以消除,给患者社交生活带来困扰。
5、胃肠道出血
当感染导致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严重损伤、溃疡形成时,会破坏黏膜下血管,引起出血。出血量小时表现为黑便,量大时则出现呕血,严重时可致贫血、休克,危及生命。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通过碳呼气试验、胃镜检查等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若出现呕血、黑便、持续性上腹剧痛等紧急症状,应立即急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