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患有流行性出血热,应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必要时还需进行胸部X线、B型超声等检查。诊断需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需注意检查和治疗的特殊性。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升高,第3日后逐渐降低,异型淋巴细胞在发病第4日后开始出现。
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型血小板。
2.尿常规
尿蛋白阳性,可出现红细胞、管型。
3.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发病后第2日即可检出,特异性IgG抗体在发病后第3周阳性率达80%以上。
4.病原学检查
从患者的血液、尿液、唾液等标本中检出汉坦病毒。
5.其他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炎症改变。
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脾脏肿大等。
需要注意的是,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等进行判断。如果怀疑患有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此外,以下是一些特殊人群在检查和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儿童的心理需求,给予适当的安抚和关怀。
2.孕妇:孕妇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后,病情可能会加重,对胎儿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检查和治疗时,应告知医生怀孕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