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新生儿败血症,家长要注意观察病情、合理喂养、保持皮肤清洁、严格消毒、避免感染、按照医生建议治疗、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同时,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或有基础疾病的宝宝,以及妈妈在孕期有感染、胎膜早破等情况的宝宝,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护和治疗。
1.密切观察病情: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呼吸、心率、皮肤颜色等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告知医生,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2.合理喂养:
确保宝宝能够充分摄入营养,对于吸吮能力差的宝宝,可以采用滴管或鼻饲喂养。
喂养时要注意卫生,避免感染。
3.保持皮肤清洁:
经常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更换尿布时要注意清洁,避免尿液刺激皮肤。
4.严格消毒:
接触宝宝的医护人员要严格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宝宝的衣物、奶瓶、奶嘴等要定期消毒。
5.避免感染:
尽量减少探视宝宝的人数,避免宝宝接触感染源。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
6.按照医生的建议治疗:
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宝宝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7.注意药物副作用:
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引起宝宝的胃肠道不适、过敏等副作用。
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8.定期复查:
治疗后需要定期带宝宝到医院复查,以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
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9.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或有基础疾病的宝宝,感染败血症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护和治疗。
妈妈在孕期有感染、胎膜早破等情况时,宝宝感染败血症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妈妈在孕期要注意保健,避免感染。
如果宝宝有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也会增加感染败血症的风险,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