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是什么病
干槽症是由口腔细菌引起的拔牙后骨创感染,主要症状是拔牙后创口剧烈疼痛,治疗方法是清创和抗感染。预防干槽症需注意拔牙后护理,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1.病因:干槽症主要是由于拔牙后,口腔内的细菌进入拔牙创口,导致骨创感染。
2.症状:干槽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拔牙后创口剧烈疼痛,疼痛可能会放射至同侧头面部,服用止痛药后也无法缓解;拔牙创口内血凝块脱落,牙槽骨暴露,创口空虚;拔牙创口周围牙龈红肿,有明显触痛。
3.诊断:干槽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检查。医生会检查拔牙创口的情况,观察是否有血凝块脱落、牙槽骨暴露等。
4.治疗:干槽症的治疗主要是清创和抗感染。医生会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冲洗拔牙创口,去除腐败坏死物质,然后在创口内放置碘仿纱条,促进创口愈合。
5.预防:干槽症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拔牙后咬紧拔牙创口的纱卷30分钟左右,以止血;拔牙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饮水;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拔牙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等。
6.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者的干槽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拔牙后仍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感染。如果儿童出现拔牙后创口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
孕妇患者:孕妇患者在拔牙前应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牙时间和方法。拔牙后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抗感染能力较弱,拔牙后更容易发生感染。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拔牙前应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并在拔牙后密切关注创口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其他患者:患有系统性疾病(如白血病、艾滋病等)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拔牙后发生干槽症的风险较高,应在拔牙前告知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拔牙和术后护理。
总之,干槽症是一种拔牙后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如果拔牙后出现创口剧烈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