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眩晕症是什么症状
内耳眩晕症是一种以内耳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多见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儿童少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主要症状有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低调间歇性耳鸣、耳闷胀感等,还可能伴有头痛、复听、畏光、平衡失调等其他症状。
1.眩晕
多为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患者常感周围物体围绕自身沿一定的方向旋转,闭目时症状可减轻。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反射症状。头部的任何运动都可以使眩晕加重。患者意识始终清楚,个别患者即使突然摔倒,也保持着清醒状态。
2.耳聋
早期多为低频(125~500Hz)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聋,可为波动性,发作期听力下降,而间歇期可部分或完全恢复。随着病情发展,听力损失可逐渐加重,逐渐出现高频(2~8kHz)听力下降。部分患者可出现重振现象,即低音听不见,高音又觉得刺耳难受。
3.耳鸣
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吹风声”,或呈流水声。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耳闷胀感
眩晕发作期,患者可感觉耳部胀满、压迫感,部分患者可出现患侧头部或耳周的疼痛,可同时伴有耳内发闷、胀满感。
除了上述症状外,内耳眩晕症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复听、畏光、平衡失调等。需要注意的是,内耳眩晕症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此外,内耳眩晕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低盐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
3.保持充足的睡眠。
4.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5.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头部活动。
总之,内耳眩晕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耳疾病,其症状多样,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有较大影响。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预防和保健,以减少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