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是发生在肛窦、肛门瓣的急慢性炎症,又称为肛隐窝炎,是引起多种肛门直肠疾病的重要诱因,对患者的肛门局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
正常情况下,肛窦呈漏斗状,开口向上,可储存黏液以润滑排便。当细菌、粪便残渣等进入肛窦后,就容易引发感染。便秘患者因干结的粪便通过肛门时,易损伤肛窦,使其抵抗力下降,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腹泻时,频繁排便会刺激肛窦,同样增加感染风险。此外,局部卫生不良、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肛窦引流不畅等因素,也会促使肛窦炎发生。
患病后,患者常有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可能出现灼痛,且这种疼痛在排便后会持续一段时间。由于炎症刺激,肛腺分泌增加,部分患者会感觉肛门潮湿,有时还会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排出,污染内裤,刺激肛周皮肤引发瘙痒甚至湿疹。如果炎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还可能蔓延扩散,引起肛周脓肿、肛瘘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症。诊断肛窦炎,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结合肛门指诊(可触及肛窦处有压痛、硬结)、肛门镜检查(可见肛窦充血、肿胀、有脓性分泌物)等方法。治疗上,轻度患者可通过坐浴、局部用药、改善排便习惯等保守治疗缓解症状;病情严重者,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