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门螺杆菌危害可能包括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增加胃癌风险、导致贫血等。
1、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干扰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影响食物消化和吸收,导致消化不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早饱、食欲不振等症状。它还会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引发胃炎,使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钝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胃炎。此外,其产生的毒素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酸侵蚀黏膜下层,形成胃溃疡,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疼痛、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增加胃癌风险
幽门螺杆菌是第Ⅰ类生物致癌因子,长期感染可引起胃黏膜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可能逐渐发展为胃癌。虽然从感染到胃癌的发展过程漫长,但一旦发现感染,应积极配合治疗以降低胃癌风险。
3、导致贫血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可能导致胃出血,长期出血则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此外,幽门螺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能与人体竞争铁元素,进一步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贫血症状的出现。
若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怀疑感染幽门螺杆菌,应及时前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通过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胃镜检查等方式明确是否感染,并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以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