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什么
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表现为起病急、局部片状红疹、颜色鲜红、边界清楚、触痛灼痛、表面紧张炽热、迅速蔓延、伴有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症状。与体表慢性病灶、皮肤破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等有关。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明显升高,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首选青霉素治疗,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皮损表面可外用各种抗菌药物,加压治疗可减轻淋巴水肿,有助于预防复发。对以上治疗方案无效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可行大隐静脉结扎术或加分段剥脱术。丹毒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容易复发,尤其是复发性丹毒患者,可出现慢性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象皮肿。预防丹毒复发的关键是积极治疗足癣等原发灶。
1.病因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黏膜的细小伤口处入侵。
2.与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等原发灶有关。
2.症状
1.全身症状:起病急,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
2.局部症状:患部出现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稍隆起,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手指按压可使红色消退,压力去除后红色可迅速恢复。病变区域可出现触痛、灼痛,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
3.好发人群
1.与体表慢性病灶有关者,如鼻炎、足癣、小腿溃疡等。
2.经常用手搔抓足或趾部,有皮肤破损的人。
4.好发部位:下肢与面部。
5.诱发因素: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等。
3.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明显升高。
2.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4.治疗
1.系统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2.局部治疗:皮损表面可外用各种抗菌药物。加压治疗可减轻淋巴水肿,有助于预防复发。
3.外科疗法:对以上治疗方案无效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可行大隐静脉结扎术或加分段剥脱术。
5.预后
1.丹毒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容易复发,尤其是复发性丹毒患者,可出现慢性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象皮肿。
2.预防丹毒复发的关键是积极治疗足癣等原发灶。
6.注意事项
1.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抬高患肢,以减轻患肢肿胀。
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和破损。
4.如有足癣、鼻炎等原发灶,应积极治疗。
5.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及食用辛辣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