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怎么回事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等。
1.遗传因素
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遗传,影响淋巴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携带这些遗传变异的个体,比常人更易发生淋巴细胞恶变,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家族中有亲属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家族成员发病几率相对普通人群有所升高。例如,严重临床免疫缺陷的原发免疫缺陷性综合征(PIDS)患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显著增加;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因相关基因突变导致DNA修复机制缺陷,机体对致癌因素更为敏感,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2.病毒感染
可感染B淋巴细胞并使其永生化,增加恶变风险,与Burkitt淋巴瘤、某些类型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相关。
3.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关系密切。Hp感染胃黏膜后,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刺激淋巴细胞增殖,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淋巴细胞恶变。根除Hp治疗有时可使早期胃MALT淋巴瘤得到缓解。
4.免疫功能异常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因免疫系统发育异常,易发生淋巴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如器官移植后为防止排异反应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无法有效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使得淋巴细胞发生恶变的几率增加;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机体免疫系统持续处于活跃状态,淋巴细胞不断受到刺激,增殖异常活跃,增加了恶变的可能性。
5.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如苯、甲醛、杀虫剂、杀真菌剂、溶剂、染料、石棉等,这些物质具有基因毒性,可损伤淋巴细胞DNA,导致基因突变,引发细胞癌变。
不仅如此,长期熬夜扰乱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功能;过度吸烟,烟草中致癌物进入人体,损伤淋巴细胞;缺乏运动使身体代谢减缓,免疫细胞活性降低;过多摄入动物蛋白、脂肪以及亚硝酸盐等,也可能影响细胞的免疫功能,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