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常由皮肤或黏膜损伤、网状淋巴管炎、全身因素及其他因素诱发,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鲜红、隆起、疼痛、发热等,首选青霉素抗菌治疗,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复发性丹毒需用抗菌药物维持较长时间。
1.皮肤或黏膜损伤
这是丹毒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例如,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等可导致皮肤或黏膜破损,细菌可由此入侵。
2.网状淋巴管炎
足部感染可逆行性引起小腿丹毒,面部感染可引起面部丹毒。
3.全身因素
某些患者可能存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如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乏症、肾病综合征等,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4.其他
昆虫叮咬、接种、放射性损伤、皮肤过敏等也可能导致丹毒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对于丹毒的治疗,主要是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复发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的活动期间,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但需要继续以间歇性小剂量维持较长时间以取得完全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处理各种感染,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