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后,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同时注意避免接触鼠类、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定期体检。
1.一般治疗:
发热期: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少尿期:应严格限制液体入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多尿期:应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避免脱水。
2.对症治疗:
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出血:应根据出血情况进行止血治疗。
肾功能衰竭:可采用透析治疗。
3.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情。
干扰素: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4.免疫治疗:
免疫球蛋白: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病情。
疫苗接种: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
5.中医治疗:
中药:可根据病情选择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中药进行治疗。
针灸:可缓解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此外,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防止感染。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洁食物,避免饮用生水。
3.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消毒。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
5.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活动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