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具体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等,预防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1.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2.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脑出血: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30%至40%。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与病因、病情、血压情况、年龄及神经系统体征等有关。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脑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在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干椎动脉起始处的椎动脉,因虹吸作用有一部分血液被虹吸到主动脉,从而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产生一系列脑缺血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种类繁多,且症状可能相似,因此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非常重要,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定期体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