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是什么意思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主要临床表现有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头颅CT或MRI等检查可确诊,治疗原则为早期治疗、对症治疗、康复治疗和预防复发,预防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注意气候变化和保持心情舒畅。
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血液成分改变及其他因素,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夹层动脉瘤等。此外,某些心脏病,如心房颤动、心脏黏液瘤等也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1.偏瘫:是最常见的脑梗死症状,表现为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
2.失语:表现为说话不清、失语或语言理解困难。
3.感觉障碍:可出现面部、一侧肢体或偏身感觉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
5.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平衡障碍。
6.头痛:剧烈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
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头颅CT或MRI等检查。头颅CT检查在发病24小时内可正常,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包括:
1.早期治疗:尽可能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
2.对症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等。
3.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4.预防复发: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等预防脑梗死复发。
脑梗死的预防包括:
1.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
2.改变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熬夜等。
3.定期体检: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
4.注意气候变化:寒冷天气注意保暖,避免脑血管收缩,诱发脑梗死。
5.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保持心情舒畅。
总之,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应及时就医,早期治疗,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积极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