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指窦房结发出冲动频率超正常范围(成人>100次/分钟)引发的心动过速,分生理性(如运动、妊娠等因素引起)和病理性(因发热、甲亢等疾病导致)。症状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诊断依靠心电图及相关检查。治疗关键是针对病因,还可药物治疗及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关注症状、遵医嘱用药;老年人需排查病因、调整药量;孕妇要找病因并选安全治疗法,各人群均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窦性心动过速的定义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房结发出冲动的频率超过正常范围,从而引起的心动过速。正常成年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当窦性心律频率超过100次/分钟时,即可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
二、窦性心动过速的分类
1.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由生理因素引起,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或浓茶后,以及妊娠、分娩等特殊时期。例如,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心脏为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心率会生理性加快。此外,孕妇由于身体负担加重,血容量增加,心脏需要更快速地泵血,也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2.病理性窦性心动过速:因各种疾病导致,如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休克等。以发热为例,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增加1015次/分钟。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过多,机体代谢加快,心脏做功增加,从而引发窦性心动过速。
三、窦性心动过速的症状
1.心悸:患者常自觉心跳加快、心慌,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心悸的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有轻微不适,重者可能感觉心脏跳动异常强烈,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2.胸闷:部分患者会感到胸部闷痛或压迫感,这可能与心脏快速跳动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有关。
3.头晕、乏力:由于心脏快速跳动,心脏舒张期缩短,导致心脏向大脑及全身组织器官供血相对减少,从而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眼前发黑甚至晕厥。
四、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1.心电图检查:这是诊断窦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方法。心电图上可显示窦性P波,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且心率超过100次/分钟。通过心电图还可排除其他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2.其他检查:为明确窦性心动过速的病因,还需进行一些相关检查。例如,血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酶、心脏超声等检查有助于评估心脏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五、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这是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关键。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去除诱因后,心率通常可逐渐恢复正常。如因运动、情绪激动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休息、平复情绪后心率即可下降。对于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贫血患者,可根据贫血类型进行相应的补血治疗。
2.药物治疗:当患者症状明显,或病因一时难以去除时,可使用药物控制心率。常用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可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不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不同,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生活方式调整: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患者都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稳定心脏节律。同时,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和浓茶的摄入,这些刺激性物质可能进一步加快心率。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窦性心动过速可能与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由于儿童心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快速的心率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更大影响。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如出现哭闹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对于低龄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某些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药物,如需用药,必须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窦性心动过速可能加重这些疾病的病情。因此,老年人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应积极排查病因,同时注意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在药物治疗方面,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所以用药剂量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3.孕妇:孕妇发生窦性心动过速较为常见,一方面要积极寻找病因,如是否存在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另一方面,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生活中,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以及自身心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