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症状多样,稳定型心绞痛典型胸痛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性等,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发作时可有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痛发作更频繁、程度重、时间长,休息或用药效果欠佳,可在静息无诱因下发作;心肌梗死胸痛剧烈,持续超30分钟,难以缓解,还伴有发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和休克等全身症状;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女性等特殊人群症状常不典型,老年人可能仅胸闷乏力,糖尿病患者或无痛,女性症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均需提高警惕,定期筛查。
一、稳定型心绞痛症状
1.胸痛:典型的胸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胸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内可缓解。例如,一位长期吸烟且患有高血压的50岁男性,在快走或情绪激动时,常出现胸骨后闷痛,休息片刻后缓解,这可能就是稳定型心绞痛的表现。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当心肌需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满足需求时,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刺激心脏自主神经传入纤维末梢,产生痛觉。
2.伴随症状:发作时可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伴随症状与胸痛同时出现,是由于心脏缺血引发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所致。如部分患者在胸痛发作时,会因交感神经兴奋而出现出汗症状。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
1.胸痛特点变化: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痛发作更频繁,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达20分钟以上,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效果欠佳。例如,部分冠心病患者原本稳定的心绞痛症状突然加重,发作次数增多,这很可能提示病情进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这是因为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
2.发作诱因改变:可在静息状态下发作,无明显诱因,这与稳定型心绞痛多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等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发作不同。比如,有些患者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出现胸痛,这可能就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表现。
三、心肌梗死症状
1.剧烈胸痛:疼痛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常呈压榨样、濒死样剧痛,患者难以忍受,可伴有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恐惧或有濒死感。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多超过30分钟,甚至数小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例如,有的患者在发病时,感觉胸部仿佛被巨石压迫,疼痛难忍,持续不缓解。这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坏死。
2.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等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可持续约1周。发热是由于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吸收热。还可能伴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这是因为心肌梗死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导致胃肠道淤血有关。
3.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以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可导致患者猝死。
4.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这是因为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弱,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所致。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且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主要是由于心肌广泛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以及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扩张等因素导致。
四、特殊人群症状特点
1.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痛觉阈值升高,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或仅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比如,有些老年患者可能只是感觉活动耐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就出现胸闷不适,容易被忽视。所以,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即使症状不典型,也应高度警惕冠心病可能,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神经病变,导致痛觉传入障碍,发生冠心病时,胸痛症状可能不明显,甚至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这类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典型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筛查心血管疾病,一旦出现上述不典型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冠心病。
3.女性: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冠心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女性冠心病症状可能不典型,除胸痛外,还可能表现为肩背部疼痛、牙痛、上腹部疼痛等,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例如,部分女性患者可能将冠心病导致的上腹部疼痛误诊为胃肠道疾病。所以,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若出现上述不典型疼痛症状,且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