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在强酸环境下长期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螺旋状细菌。

这种细菌具有独特的鞭毛结构,能穿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附着于胃上皮细胞,并通过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以营造生存环境。其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长期感染可能引发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甚至增加胃癌风险。约半数以上人群可能存在隐性感染,但多数感染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或出现消化道症状时被发现。由于细菌可通过共用餐具、接吻、食物污染等途径传播,家庭聚集性感染较为常见。
若出现反复上腹疼痛、反酸、口臭或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下降,建议及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可通过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或胃镜活检明确感染状态。确诊后需在消化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通常采用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严格忌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并注意餐具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