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症状包括便血、黏液便或血便、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贫血、体重减轻或营养不良等。

1.便血
患者常在排便时发现粪便中带有鲜血或暗红色血液,这是由于息肉表面血管破裂或摩擦损伤所致。便血可能是间歇性的,但随息肉增大,出血频率和量可能增加。
2.黏液便或血便
息肉刺激肠道黏膜,导致分泌物增多,患者可能出现黏液便或混合血液的粪便。严重时,粪便可能呈脓血样,提示肠道炎症或感染。
3.腹痛或腹部不适
息肉增多或增大可能引起肠道痉挛、梗阻或牵拉周围组织,导致腹部隐痛、胀痛或绞痛。疼痛部位通常与息肉分布区域相关,进食后可能加重。
4.排便习惯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发生。息肉阻塞肠道或刺激肠蠕动异常,导致排便频率、性状或规律性改变,如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
5.贫血
长期慢性失血(如便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严重贫血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6.体重减轻或营养不良
肠道息肉可能影响营养吸收,或因腹痛、便血等症状导致患者食欲下降、进食减少,进而出现体重减轻、消瘦或营养不良。
此外,大量息肉可能阻塞肠道,导致剧烈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硬纤维瘤、骨瘤、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等肠外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