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门螺杆菌传染途径可能包括口-口传播、粪-口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等。
1、口-口传播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如共用餐具、水杯、接吻或口对口喂食等行为。感染者的唾液中可能携带细菌,直接进入他人消化道引发感染。家庭成员间未分餐或使用公筷易导致交叉感染,需注意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2、粪-口传播
感染者粪便中的幽门螺杆菌可能污染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接触后未洗手即进食或饮用污染水源,细菌经消化道进入体内。此类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需重视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未煮熟食物及未经处理的水源。
3、母婴传播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如分娩时胎儿接触母体产道分泌物,或哺乳期母亲唾液污染奶瓶、乳头等。此外,家长咀嚼食物后喂食婴儿也可能导致感染,需注意新生儿喂养卫生。
4、医源性传播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感染,如胃镜检查时内窥镜残留细菌。医疗环境中需严格遵循消毒规范,患者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避免因器械污染导致交叉感染。
若怀疑感染幽门螺杆菌,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胃镜活检等检查明确感染情况。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通常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根除细菌。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停药1个月后需复查确认根除效果。家庭成员应同步检测,若阳性需共同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