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损伤、网状淋巴管炎、全身感染及其他因素引发,表现为皮肤红疹、皮温升高、疼痛等,治疗以抗菌药物为主,同时可辅以局部治疗、抬高患肢、注意休息、饮食调整等。
1.皮肤或黏膜损伤
皮肤或黏膜出现破损,如足癣、趾甲真菌病、小腿溃疡、鼻炎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可经破损处侵入皮肤或黏膜,引发感染。
2.网状淋巴管炎
足癣等感染可导致下肢的网状淋巴管炎,若不及时治疗,感染可向上蔓延,导致丹毒的发生。
3.全身感染
4.其他因素
长期站立或行走、免疫力低下等也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对于丹毒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抗菌药物治疗
首选青霉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2.局部治疗
可外用硫酸镁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湿敷,以减轻水肿和疼痛。
3.抬高患肢
休息时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4.注意休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5.饮食调整
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丹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应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对于患有足癣等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感染扩散。如果出现丹毒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此外,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感染丹毒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