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脏黏液瘤
心脏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通常起源于房间隔卵圆窝附近、心内膜下的间叶组织,外观为半透明胶冻状,质软易碎,容易脱落形成栓子,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活动度等因素,常见的症状包括心脏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栓塞、全身症状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预后与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活动度等因素有关。
心脏黏液瘤通常起源于房间隔卵圆窝附近、心内膜下的间叶组织,多为单发,也可为多发。瘤体呈息肉状或分叶状,外观为半透明胶冻状,质软易碎,容易脱落形成栓子。
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活动度等因素。常见的症状包括:
1.心悸、气短、乏力等心脏功能不全的症状,这是由于肿瘤阻塞房室瓣口或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所致。
3.栓塞,如脑栓塞、肺栓塞等,这是由于肿瘤碎片脱落形成栓子所致。
4.发热、贫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这可能与肿瘤的坏死、变性有关。
心脏黏液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黏液瘤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活动度等特征。
心脏黏液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是根治心脏黏液瘤的唯一方法,应在肿瘤蒂部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避免肿瘤残留和复发。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心脏黏液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活动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肿瘤越小、位置越靠近房间隔、形态越规则、活动度越好,预后越好。术后应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和肿瘤复发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黏液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也有恶变的可能,因此应尽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有心脏黏液瘤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