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因神经功能失调引发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心脏病,治疗主要采用心理和药物结合的方法。
1.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悸:自觉心脏搏动增强,常有心慌感。
心前区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为一过性刺痛或隐痛。
呼吸困难:常感到空气不足,呼吸不畅,需深呼吸或叹息性呼吸来缓解。
头晕:头部发紧、头部重压感、头部麻木感等。
血压升高: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压升高,但通常为暂时性的。
2.神经系统症状
失眠、多梦、焦虑、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
多汗、手抖、四肢发麻等。
3.其他症状
乏力、疲倦、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且与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相似,因此容易被误诊为心脏病。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需要排除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和焦虑。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2.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如苯二氮?类药物(地西泮、氯硝西泮等)和非苯二氮?类药物(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可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可改善抑郁情绪,缓解躯体症状。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等。
对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应谨慎使用药物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其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和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