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是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五岁以下儿童,多发生于夏秋季节。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传染源为隐性感染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患者多有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弛缓性瘫痪。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预防主要依靠预防接种,家长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带孩子进行疫苗接种。
根据上述要求,回答如下:
1.脊髓灰质炎病毒。
2.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3.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隐性感染(即感染后不出现症状,但病毒可在粪便中排出)和轻症瘫痪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为高峰。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4.本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多见于<5岁小儿,尤其是<6个月~5岁的婴幼儿。感染后一般有1~2周的潜伏期,然后出现发热、多汗、烦躁、全身肌肉疼痛、颈背肌疼痛、肢体疼痛、感觉过敏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弛缓性瘫痪,常见于单侧下肢或上肢,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5.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富含营养和易消化的饮食。可给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对于出现瘫痪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包括按摩、针灸、理疗等,以促进瘫痪肢体的恢复。
6.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关键是提高人群免疫力,主要采取预防接种的方式。目前使用的疫苗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在2个月龄、3个月龄、4个月龄和4周岁时各口服1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即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7.需要注意的是,有免疫缺陷、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以及孕妇应避免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对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也应禁用。此外,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8.综上所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家长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带孩子进行疫苗接种,并注意观察孩子接种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