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养生 关于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运动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可将糖尿病的病程划分为三期,即前期、中期、后期。但最重要的还是脾瘅期(糖尿病前期),针对脾瘅期不同阶段,特推荐如下的中医保健操可供日常练习。
脾瘅早期
其特点为食欲旺盛、精力充沛、形体胖壮、没有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轻易不会抽出时间来运动,此期曰“壮”,现给工作忙碌、平时抽不出运动时间的病友,介绍几种简便易学的锻炼方法,在办公室就可以轻松尝试。
1.伸伸懒腰
正坐或正立均可,两臂向两侧自然伸向头顶。两手五指分开在头顶进行交叉、上翻,眼睛盯着手部,坚持1~2分钟,可反复数次。
作用:此操可使全身各部肌肉放松,消除疲劳感。
2.盘腿摇摆
在椅子上坐定后,自然将左腿盘到右腿上,左右腿反复交替进行,也可有频率地抖动脚踝,也可前后摇摆做弯腰运动。
作用:此操有利于改善下肢和腰背部血液循环,优点是在椅子上运动,既不影响工作,也方便易行。
3.下蹲放松
双脚自然分开站立,双手搭在大腿上,整体下蹲,坚持1分钟起立动作宣舒缓反复5~10次。循序渐进,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由慢到快。注意:若腿部沉重疼痛者宜先做下肢动、静脉检查是否有血栓形成,已有血栓者不宜做此运动。
作用:既锻炼四肢肌肉,起到健“脾”功效;又锻炼全身筋骨和腰膝,有益于“肝肾”,还能疏肝利胆、通利肠胃、舒畅三焦,防止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硬化、高血压,保护心、脑、肝、肾。
脾瘅中期
其特点为早期久不运动,渐渐感到精力不足,常感疲乏,懒得运动或力不从心。此期曰“懒”,对适宜于脾瘅早期的运动,在脾瘅中期仍然建议坚持做,另还可增加以下三种运动。
1.扣打肩井增力气
左手握拳扣打右侧肩井穴,右手握拳扣打左侧肩井穴,两侧交替进行,力度由轻到重,速度可快可慢,一般左右各扣26次即可,以舒适为度。
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线,正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也就是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它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阳维经三经之交会穴。
作用:俗话说:“少阳经通一身轻松”,足少阳胆经通畅,两侧的组织器官轻松,手少阳三焦经通畅,气道通、水道利,一身轻松,可以缓解您的疲乏。交替扣打肩井穴,就有这样的好处。
2.扣打膻中增免疫
左手握拳扣打前胸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右手握拳扣打与膻中相对的至阳穴(在背部)。左右手交替进行,由轻到重,可快可慢,前后各扣打26-52次。
膻中穴:位于胸部的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也就是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至阳穴:位居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两边有膈俞穴和膈关穴。
作用:扣打两穴可宽胸理气,畅通输送宗气的经脉,可提高机体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代谢,增加人体免疫力,保护心肺和肝胆。在扣打至阳穴的同时常常要连带上膈俞和膈关二穴,此三穴可使横膈通利、胸背胁部舒畅。
3.扣打丹田增体力
左右手握拳,交替扣打前、后丹田穴。前后各扣打26~52次,力量由轻到重,速度可快可慢。
作用:做此运动可大补元气,通活冲、任、督、带等血脉,促进腰腹部气血流畅,可强壮泌尿生殖、胃肠功能,提高全身免疫力,增加活力,消除疲劳。
脾瘅后期
该期由脾瘅早、中期逐渐发展而来,体力明显下降,主要特征是:体力逐渐下降精神状态不佳,完成任务感到困难,做什么运动也觉得困难,此期曰“难”。应选择活动强度较小而且缓和的运动方式煅炼。除选用早、中期自己可做的运动外,还可以做以下三种运动,更有利于体质的改善。
1.搓揉两膝治膝疼
正坐位,两膝部可有单衣,最好不隔衣。用两手转着圈搓揉100次以上,以有温热感为度。
作用:每日搓揉几次可驱风散寒利湿、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疏通关道,帮助诸经脉通行,可防治膝关节疼痛以及减轻骨质疏松和增生。
2.推揉马面经解疲劳
正坐。用两手掌推揉马面经(大腿前面和两侧面前形似“马面”)。各推揉100次以上,以有温热感为度。
作用:推揉本经可疏经活血、通经活络,从而供足下肢氧气和养料,清除废气和废料,则可使诸经脉通畅,下肢轻快,恢复疲劳。
糖尿病不是什么小问题,所以大家千万不可以轻视,除了正常治疗以外,平时在家还可按照上面的几个方式进行运动,效果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