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表现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因血压长期升高使左心室负荷逐渐加重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可分为心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前者可无明显症状,后者会出现左心衰竭、右心衰竭等症状,还可能有多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等。诊断要点包括有高血压病史、左心室肥厚或扩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防的方法主要是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治疗其他疾病。
一、心功能代偿期
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在心尖区或主动脉瓣区可听到2到3级收缩期杂音,呈吹风样,高调,呼气时增强。X线检查可见心影增大,呈靴形心。心电图可出现左心室肥厚劳损的表现。
二、心功能失代偿期
1.左心衰竭
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其中,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常见的症状,早期仅在体力劳动时出现,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痰常呈白色泡沫样,有时可带血丝。
2.右心衰竭
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患者还可出现下肢水肿、肝大、腹水等症状。
三、并发症
1.心律失常
如心房颤动、期前收缩等。
2.心脏扩大
可导致左心房、左心室扩大,严重时可出现全心扩大。
3.心力衰竭
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脑血管意外
5.肾功能不全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引起肾功能不全。
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是否存在其他疾病。
2.心电图
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
3.胸部X线检查
可了解心脏的大小、形态等情况。
4.超声心动图
可更详细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室壁的厚度、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等。
5.其他检查
如冠状动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可用于评估心脏的血管情况和心肌功能。
五、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要点如下:
1.有高血压病史。
2.出现左心室肥厚、扩大或全心扩大。
3.存在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病。
六、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等。
2.药物治疗
(1)降压治疗:应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年龄、有无其他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2)抗心力衰竭治疗:可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3)抗心律失常治疗: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心房颤动可使用华法林、胺碘酮等抗凝或抗心律失常药物。
(4)其他治疗:如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脂稳定斑块等。
3.手术治疗
如心脏介入治疗、心脏移植等,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七、预防
1.控制血压
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2.改善生活方式
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等。
3.定期体检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脏病变。
4.治疗其他疾病
总之,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脏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