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性心脏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引发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甲亢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甲亢性心脏病发病机制源于甲状腺激素(T3、T4)过量分泌,通过多途径影响心血管系统:一方面,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增强β-肾上腺素能受体敏感性,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长期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另一方面,过量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亢进,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脏需代偿性提高心输出量,最终引发心肌肥厚与心脏扩大。临床症状以心律失常(尤其房颤,发生率可达10%-20%)、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及心绞痛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顽固性心动过速,休息时心率仍>100次/分钟。诊断需结合甲亢病史、甲状腺功能检查(FT3、FT4升高,TSH降低)及心脏评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颤、左心室肥厚或射血分数下降)。
治疗关键在于控制甲亢,首选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针对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需联合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利尿剂(呋塞米)等,但药物需遵医嘱进行合理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