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CT检查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与正常肝脏密度相似。
1.平扫表现
肝海绵状血管瘤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通常比正常肝脏密度低。
当血管瘤内有血栓形成或钙化时,密度可增高。
2.增强扫描表现
动脉期:血管瘤边缘呈结节状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脏。
门脉期:血管瘤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密度与正常肝脏相近。
延迟期:血管瘤持续强化,密度与正常肝脏相似。
3.其他表现
较大的血管瘤可压迫周围组织,导致肝脏形态改变。
当血管瘤破裂出血时,可表现为急腹症症状。
少数情况下,血管瘤可能恶变,表现为肿瘤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等。
需要注意的是,CT检查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仍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对于不典型的病例,可能需要进一步行磁共振成像(MRI)、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此外,对于已经确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变化,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碰撞肝脏,以免血管瘤破裂出血。如果血管瘤较大或出现明显症状,可能需要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