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尿崩症是指因垂体肿瘤、头部外伤、脑部感染等中枢性病因引起的尿崩症,其特征性表现包括临床性特征表现和中枢性特征表现。
一、临床性特征表现:
1.多尿:中枢性病因会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尿液浓缩功能障碍,从而使尿量异常增多。患者24小时尿量可超过4000毫升,出现夜尿增多、遗尿、低比重尿、尿渗透压偏低等情况。
(1)夜尿增多: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明显增加。
(2)遗尿:在睡眠中不自觉地排尿。
2.烦渴多饮:由于尿量过多造成机体缺水,患者口渴症状明显且难以抑制饮水欲望,24小时饮水量可达4000毫升以上。
二、中枢性特征表现:
1.若患者存在颅内占位性病变,可能压迫脑部神经血管,从而表现出头痛、烦躁、呕吐、易激惹等中枢性症状。
(1)头痛:头部疼痛不适感。
(2)烦躁:情绪焦躁不安。
(3)呕吐:恶心并吐出胃内容物。
2.若患者未接受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因低比重尿排出过多,导致钠离子留存体内量过多,可能出现高钠血症并发症。
(2)若未及时饮水,可能出现血容量降低,表现为心悸、血压下降、四肢冰冷、休克等。
中枢性尿崩症应及时就医治疗,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手术切除肿瘤、治疗脑部感染等,对症治疗方案多为药物治疗,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氢氯噻嗪等,同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总之,中枢性尿崩症有其特定的表现和治疗方法,患者需及时诊治并注意相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