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所致高血压是由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等分泌过量儿茶酚胺导致的,主要表现为血压波动大、代谢紊乱等,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肿瘤,术前术后需注意控制血压。
1.病因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能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2.症状
高血压: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血压常波动较大,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代谢紊乱:如基础代谢率升高、血糖升高、血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增高。
其他:如体位性低血压、心脏改变、腹部肿块等。
3.诊断
实验室检查:测定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香草基杏仁酸(VM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成像(MRI)等,有助于发现肾上腺肿瘤。
其他检查:如激发试验、抑制试验等,可帮助诊断嗜铬细胞瘤。
4.治疗
手术治疗:是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可通过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切除肿瘤。
药物治疗:术前准备和术后控制血压,常用的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其他治疗:如介入栓塞、放疗等。
5.注意事项
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手术前应充分准备,包括控制血压、补充血容量等,以减少手术风险。
术后可能出现血压波动,需密切监测并调整药物剂量。
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脑、肾等并发症,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