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全是肝脏受到各种病因损害后,代谢、解毒、合成、分泌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的临床症候群,其诊断标准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需综合判断,排除其他疾病。
1.症状:
全身症状: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呈肝病面容。
内分泌失调:男性可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女性可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
2.体征:
肝脏: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质地偏硬或有结节感,边缘锐利,表面光滑,无压痛。
脾脏:脾脏肿大,可伴有脾功能亢进,出现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减少。
腹水:可出现腹水,腹胀明显。
3.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血清蛋白: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凝血功能障碍。
其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等酶活性升高,提示肝功能损害。
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升高,提示肝癌的可能。
影像学检查:B超、CT、磁共振等检查可发现肝脏形态、结构的异常,有助于诊断。
4.其他检查:
肝活检:可明确肝脏的病理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肝脏的表面形态和色泽,有助于诊断。
剖腹探查: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考虑剖腹探查。
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在诊断过程中,应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和临床经验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