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其特点为前胸区压榨性疼痛或不适感,通常在劳力、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情况下发生,也可无明显诱因,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所致管腔狭窄。
1.症状
疼痛:通常表现为前胸区压榨性疼痛或不适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或下颌部。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2.诊断
病史: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时间、诱因等。
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心律等,检查心脏听诊有无杂音、肺部有无啰音等。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学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心肌损伤程度。
心电图检查: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影像学检查:如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可更直观地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3.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吸氧、心电监护等。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具体用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介入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极为严重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4.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
定期体检: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其他疾病:如感染、心律失常等,积极治疗其他疾病,有助于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
总之,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就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预防疾病的复发和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