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危象
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危象是一种急危重症,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其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立即降压、补充血容量、使用α受体阻滞剂和手术切除肿瘤等。预防措施包括定期体检、避免诱因和按时服药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和孕妇患者的治疗需要特别注意。
1.定义和症状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的肿瘤,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危象是指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大于180mmHg或舒张压大于120mmHg,并伴有一系列严重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
2.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高血压、心悸、头痛等症状,以及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
进行实验室检查,如测定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如香草基杏仁酸(VMA)、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等,有助于诊断。
其他检查包括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3.治疗
立即采取降压治疗,以避免靶器官损害。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硝普钠、硝酸甘油、乌拉地尔等。
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
对于严重的高血压危象,可能需要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酚妥拉明,以降低血压并缓解症状。
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根本方法,术后血压可恢复正常。
4.预防
对于有嗜铬细胞瘤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CT等,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突然体位改变等诱因,以免诱发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嗜铬细胞瘤较为罕见,诊断和治疗应特别注意。由于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剂量需要个体化调整。
孕妇患者:孕期高血压危象的处理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可能需要使用降压药物,并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总之,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危象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和其他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