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血压、代谢紊乱、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特殊人群包括儿童和孕妇。
1.临床表现
高血压:是嗜铬细胞瘤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血压波动较大,可伴有头痛、心悸、多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代谢紊乱:由于儿茶酚胺的作用,患者可出现代谢亢进的表现,如体重下降、糖耐量异常、脂代谢紊乱等。
心血管系统: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
其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脑病、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2.诊断
实验室检查:测定血、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水平,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有助于诊断嗜铬细胞瘤。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有助于发现肾上腺肿瘤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细胞瘤。
其他检查:如激发试验、抑制试验等,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3.治疗
手术治疗:是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药物治疗:在手术前或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其他治疗:如放疗、化疗等,可用于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嗜铬细胞瘤。
4.注意事项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以免诱发高血压危象。
手术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控制血压、纠正心律失常等。
术后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电解质、血糖等指标的变化。
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
5.特殊人群
儿童:嗜铬细胞瘤在儿童中较为罕见,但也可发生。儿童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对于有高血压、代谢紊乱等症状的儿童,应考虑嗜铬细胞瘤的可能。
孕妇: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出现血压波动、代谢紊乱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但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