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宫缩乏力会引起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宫缩乏力是其最常见原因。正常子宫收缩可控制出血,宫缩乏力时,影响胎盘剥离面止血、无法有效关闭子宫血管且导致凝血块形成障碍,进而引发产后出血。对于有多次分娩史、高龄及有子宫手术史(如子宫肌瘤剔除史)等特殊人群,因更易出现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孕期需加强产检等,分娩时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一、产后出血与宫缩乏力概述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通过子宫肌纤维的有效收缩和缩复作用,压迫子宫肌层内的血管从而控制出血。当出现宫缩乏力时,这种对血管的压迫作用减弱,就容易引发产后出血。
二、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具体机制
1.影响胎盘剥离面止血
胎盘从子宫壁剥离后,其剥离面的血窦开放会有出血。子宫收缩时,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可使血窦关闭,起到止血作用。若宫缩乏力,子宫肌纤维不能有效收缩,血窦持续开放,就会导致大量出血。研究表明,宫缩乏力状态下,胎盘剥离面的出血量明显多于正常宫缩时。
2.无法有效关闭子宫血管
子宫肌层内有丰富的血管,子宫收缩可以压迫这些血管,减少血流。宫缩乏力时,子宫对血管的压迫作用不足,子宫血管持续处于充盈状态,导致出血增多。例如,在剖宫产手术中,若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可见子宫切口处出血活跃,这就是因为子宫肌层不能有效压迫子宫动脉分支等血管。
3.导致凝血块形成障碍
正常的子宫收缩有助于在胎盘剥离面形成凝血块,从而进一步止血。宫缩乏力时,局部血流速度相对较快,不利于凝血因子聚集和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凝血块,出血难以得到控制。临床观察发现,宫缩乏力产妇产后出血时,其血液不易凝固,形成的凝血块较小且不稳定。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有多次分娩史的产妇
多次分娩可能使子宫肌纤维受损,弹性降低,更容易出现宫缩乏力。这类产妇在孕期应加强产检,评估子宫情况。分娩过程中,医生需密切监测宫缩情况,一旦发现宫缩乏力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宫缩剂等。因为多次分娩产妇的子宫恢复能力相对较差,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时,出血可能更难控制,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
2.高龄产妇
随着年龄增长,子宫肌层的收缩能力会有所下降。高龄产妇在孕期要注重营养均衡,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身体机能。分娩时,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其宫缩情况。由于高龄产妇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产后出血对其身体的损害更大,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3.有子宫肌瘤剔除史等子宫手术史的产妇
子宫手术可能损伤子宫肌层,影响子宫收缩功能。此类产妇孕期应告知医生手术史,以便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分娩方案。分娩时,医生会提前做好应对宫缩乏力和产后出血的准备,如备好充足的血源等。因为子宫手术史会改变子宫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宫缩乏力发生时,子宫止血难度增加,产后出血风险显著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