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性脑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肺性脑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基础治疗,关键为改善通气功能,通过清除分泌物、解痉、雾化吸入及必要时机械通气来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同时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依据血气和电解质检测结果采取对应措施。二是针对精神症状治疗,严重时谨慎用抗精神病药,避免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可选奥氮平、喹硫平,同时给予心理支持。三是原发病治疗,控制肺部感染,依药敏选抗生素,治疗基础肺部疾病,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有药物过敏史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如老年人调剂量、儿童少用药、孕妇优先非药物治疗、有过敏史者避免用致敏药。
一、基础治疗
1.改善通气功能:这是治疗肺性脑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关键。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通过清除气道分泌物、解除支气管痉挛等措施实现。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等方法。机械通气在必要时应用,能够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而缓解精神障碍症状。
2.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肺性脑病患者常伴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如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等。及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指标,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如针对呼吸性酸中毒,主要通过改善通气来解决;而对于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避免不恰当使用碱性药物、排钾利尿剂等,并合理补充钾、氯等电解质。
二、针对精神症状的治疗
1.药物治疗:在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或对自身及他人安全构成威胁时,可谨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但应避免使用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氯丙嗪等。可选用相对安全的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这类药物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兴奋、躁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2.心理支持治疗:医护人员及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安慰,与患者耐心沟通,稳定其情绪。向患者解释疾病过程,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缓解因疾病导致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有利于精神障碍症状的改善。
三、原发病治疗
1.控制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诱发肺性脑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及时控制感染,有助于减轻肺部炎症,改善肺功能,减少肺性脑病的进一步发展,进而缓解精神障碍症状。
2.治疗基础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针对不同的基础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以改善气道阻塞,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从根本上缓解肺性脑病及其所致精神障碍。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肝肾功能相对较弱,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在使用药物治疗精神症状时,药物剂量应适当减少,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需全面考虑各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避免因治疗一种疾病而加重其他疾病。
2.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以防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若精神症状严重必须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对儿童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物,并在密切监测下使用。同时,儿童可能对疾病和治疗过程感到恐惧和不安,医护人员和家长应给予更多的安抚和陪伴,帮助其配合治疗。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任何药物都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风险。对于患有肺性脑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孕妇,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心理支持治疗、改善通气等基础治疗措施。若必须使用药物,应在妇产科和精神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4.有药物过敏史者:在使用任何药物前,务必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医生会根据过敏史,避免选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确保治疗安全。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是否有过敏症状出现,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