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该如何治疗
胎盘早剥治疗原则为早期识别、积极处理休克、及时终止妊娠、控制DIC及防治并发症,治疗方案依孕妇病情、孕周、胎儿状况综合制定。一般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绝对卧床休息;终止妊娠分阴道分娩(适用于以外出血为主的Ⅰ度且宫口已扩张、短时间可结束分娩者)和剖宫产(适用于Ⅱ度和Ⅲ度、Ⅰ度伴胎儿窘迫等情况);并发症治疗针对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急性肾衰竭等采取相应措施。特殊人群方面,高龄、有多次流产或剖宫产史、存在基础疾病的孕妇及胎儿情况特殊时,治疗要更谨慎,需兼顾基础疾病控制、警惕严重并发症及制定个体化方案等。
一、治疗原则
胎盘早剥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识别、积极处理休克、及时终止妊娠、控制DIC及防治并发症。治疗方案应根据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孕周、胎儿宫内状况等综合判断后制定。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孕妇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胎儿的心率、胎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这有助于了解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以便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对于存在失血情况的孕妇,及时补充晶体液、胶体液,必要时输血,维持孕妇的血液循环稳定。
绝对卧床休息:孕妇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导致胎盘进一步剥离,加重病情。同时,要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孕妇的精神紧张。
2.终止妊娠
阴道分娩:适用于以外出血为主,Ⅰ度胎盘早剥,宫口已扩张,估计短时间内可结束分娩者。在分娩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宫缩情况、阴道出血量及胎儿的胎心变化等。若出现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转为剖宫产。
剖宫产:适用于Ⅱ度和Ⅲ度胎盘早剥,尤其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Ⅰ度胎盘早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有产科剖宫产指征;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剖宫产可迅速娩出胎儿,减少对母婴的危害,但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3.并发症的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早剥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出现DIC。一旦发生,应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如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病,即尽快终止妊娠,减少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体血液循环。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宫缩剂,如缩宫素等,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若经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等处理后,出血仍不止,应考虑手术止血,如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结扎,甚至子宫切除等,以挽救孕妇生命。
急性肾衰竭:密切观察孕妇的尿量、肾功能指标等。若出现急性肾衰竭,应积极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维持肾脏灌注。必要时,可进行透析治疗,帮助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稳定。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本身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且可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增加治疗难度。治疗过程中,需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由于高龄孕妇产后恢复相对较慢,产后应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
2.有多次流产史或剖宫产史的孕妇:这类孕妇子宫肌层可能存在损伤,胎盘早剥发生后,子宫破裂的风险增加。治疗时,在考虑终止妊娠方式时要更加谨慎,剖宫产时要注意评估子宫切口的选择和处理,术后要密切观察子宫恢复情况,警惕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3.存在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应在治疗胎盘早剥的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孕妇需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避免血压波动加重病情;糖尿病孕妇要调整血糖控制方案,维持血糖稳定,以减少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4.胎儿情况特殊:若胎儿为多胎妊娠,胎盘早剥对胎儿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多个胎儿出现危险。治疗时,除关注孕妇病情外,要更加密切监测每个胎儿的宫内状况,根据胎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尽可能保证胎儿的安全。同时,多胎妊娠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高,产后需加强监护和处理。



